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转自旗帜微平台:一文了解学习党史的十种基本方法

文章发布时间:

2024-03-25

浏览次数:56

欲知大道,必先学史。年初下发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历史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鼓舞人,是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学习党史?以下十种基本方法,可供大家参考借鉴。


01

完整通读法

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整体,零打碎敲、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碎片化学习无法系统把握党史整体面貌,更无法掌握党史发展内在规律。党史学习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稳中求进。

要抽出专门时间,静下心来认真研读《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等基本通史、党的三个历史性决议,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关于党的历史重要论述,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粗及细的通读品读,对党从酝酿到创建、从弱小到壮大、从幼年到成熟的整个脉络形成完整的认识和把握,系统掌握党的发展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进一步深学钻研夯实基础。


02

定向研学法



从属性上看,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是一部不怕牺牲史,也是一部理论探索史、一部为民造福史,更是一部自身建设史;从时段上看,党的历史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具体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土地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体现时代烙印的重要党史事件发生。在完整通读整体党史的基础上,要根据个人的关注项、困惑处、需求点,有针对性研读重要党史事件,理清楚其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产生的影响,从而廓清党史发展的脉络,洞见历史演进的规律,为当下的工作提供启发。


03

横向比较法



好与坏、强与弱、兴与废不是自我标榜出来的,而是相互比较、相互映衬出来的。在党史学习过程中,通过多方位掌握历史资料、多角度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客观、更理性、更准确地认清问题的本质,更好地分清是与非、真与伪、对与错。


 比如,通过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进行比较,可以更加认识到中国选择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必然性和正确性;通过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其他民主党派的观点主张、路径效果进行比较,可以更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伟大和斗争精神的可贵;通过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党和国家经济社会状况进行比较,可以更加认识到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为什么说如果“不改革就只有死路一条”;通过将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与活力与一些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不断蜕化变质最终丧失执政地位的情况进行比较,可以更加认识到我们党始终注重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推动自我革命的正确性和坚定性。


04

学习榜样法



在党的百年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坚持真理、践行初心、不怕牺牲,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坚信“试看将来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断头流血以从之”的李大钊,高唱《国际歌》、微笑饮弹、从容赴死的瞿秋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邓稼先,“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中”的焦裕禄,守岛“直到守不动为止”的王继才,等等。


正是千百万共产党人的牺牲奉献、接续奋斗,才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通过以英雄和先进为镜,对标查摆自身不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做到学以增信、学以明志、学以立身。


05

实地见学法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到革命纪念地走现场看实景,接受浸润式教育,可以让我们在身临其境、耳濡目染中真切感受革命道路的漫长和曲折,达到铸魂励志、洗涤思想的效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时所讲的:“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是在红旗下长大的,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感情很深,对我们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作风印象很深。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次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在参观西柏坡纪念馆、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央军委作战室、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的过程中,我的心情一直难以平静。看着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封封电报、一个个故事,我的思想又受到一次深刻教育。”


06

旁听外议法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除了阅读我们本国关于党史的相关论述外,适当了解国外对党史以及其中重要历史人物相关评述,可以对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的领袖形成更为全面更为中肯的认识。 


比如对于毛泽东,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评价道:“无论人们对毛泽东有怎样的看法,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美国前总统福特评价道:“毛泽东的著作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确实是我们时代的一位杰出人物。”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评价道:“在毛泽东身上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这个人身上无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中国农民的迫切要求。”美国作家史沫特莱评价道:“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人物,每一个都可以同古今中外社会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


通过了解这些外国政要、专家的评论,我们可以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说的“毛泽东同志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不仅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敬仰,而且赢得了世界上一切向往进步的人们敬佩”形成更为深刻、更加到位的认识。


07

课题牵引法


课题研究是一种较为系统、较为深刻、较为持续的学习方法,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广泛调查、析事明理、获得新知、再造提升的过程,是检验党史学习成效、提高党史学习水平、促进党史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通过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积极申报课题,广泛开展党史重要理论问题和重要现实问题研究,可以让党史研究与党史学习相得益彰、互促共赢。


开展党史课题研究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三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开展党史课题研究还要注重掌握并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客观理性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


08

切磋交流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读书中如果缺乏文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会导致眼界狭隘、理解浅薄。”古今中外,读书治学有所成者,大多注重读书交友,并与友人交流思想,通过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相互切磋,相互裨益,党史学习也是如此。


在个人勤奋钻研的同时,要注重利用研讨会、座谈会,以及平时向领导汇报、与同事谈心等时机,互相倾心谈、仔细听、认真辩,在比较中开阔眼界、寻找差距、学到新知、受到教益,做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不断巩固提升学习质效,同时积极营造出比学赶帮、共同进步的浓厚氛围。


09

结合实践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和实践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要紧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要求,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把百年党史当做指导工作的教材去学习,当作立身做人的法宝去品味,当作强国兴邦的秘籍去钻研。


当我们在思想上遇到一些困惑、学习上遇到一些问题、工作上遇到一些矛盾、人生上遇到一些沟坎时,要善于从党史中找参考、寻借鉴、觅答案,做到学有所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


10

以考促学法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党史学习得到底全面不全面、扎实不扎实、准确不准确、到位不到位,一个最直观、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接受各种测试考试和比赛竞赛。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查缺找漏,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疏漏、欠缺和薄弱,为进一步深化学习明确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竞争精神和荣誉意识,在不断接受挑战中强化斗志、坚定信心。


另外,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党史学习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作实践。党史学习是否真的做到了学懂弄通做实,最终还要靠实际工作成效来检验,要靠广大人民群众来评说。


来源|《群众》杂志;原标题为:《学习党史的十种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