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布时间:
2024-05-15编者按: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也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10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网信工作体系持续完善,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迈向网络强国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党建网近期约请专家学者撰写相关理论解读文章,以飨读者。
携手构建包容、普惠、有韧性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坚持交流互鉴、美美与共,推动构建包容的网络空间
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近年来,数字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广度与人类社会实现深层互构,使人类社会开始超越实体场域,衍生出了非线性、去中心化、强关联的数字文明新样态。互联网跨越时空、联通世界,成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型载体,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互联网将对人类文明进步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坚持技术为民、发展为民,推动构建普惠的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技术产生为了人民,网络空间建设依靠人民,网络发展成果应由人民共享。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伟大的信息革命,中国正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推动社会生产力发生了新的质的飞跃,网络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
坚持技术为民、发展为民,形成更加普惠的网络空间,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旨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加强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降低应用成本,注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数据中心、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系统。二是深化数字技术国际交流合作。要大力倡导“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扎实推进数字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世界各国实现数字化转型,缩小全球数字鸿沟,让数字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三是坚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原则。要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让更多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坚持协商治理、安危与共,推动构建有韧性的网络空间
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互联网发展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的变革是前所未有的,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的深刻调整是前所未有的,给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给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产生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世界范围内侵犯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推行种族主义、散布虚假信息、实施网络诈骗、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违法犯罪行为已成为全球公害,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国际社会呼唤新的解决方案,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坚持协商治理、安危与共,形成更加有韧性的网络空间,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国际网络空间治理,不能搞单边主义,而应完善网络空间对话协商机制,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充分利用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平台,加强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研究制定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使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能更加公正合理,更加游刃有余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贯彻落实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十六字方针”“三个倡导”,深度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凸显大国道义和国际担当。
网络空间是全人类生产生活的新空间,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网络空间的前途命运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携起手来,集思广益、增进共识、深化合作,牢牢把握信息革命的“时”与“势”,努力建设更加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
来源:党建网,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