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转自党建网微平台:党建网评丨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文章发布时间:

2024-10-23

浏览次数:10

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张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重大原则,对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

  早在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就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以“制度”为关键词,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制度构建、制度改革和制度完善上持续发力、系统联动。在经济建设上,党中央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要素市场化改革,国资国企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力,推动我国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政治建设上,党中央坚持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在文化建设上,党中央系统推进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等重要文化制度,有力提振了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在社会建设上,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建设,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党中央纵深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接续出台,生态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逐一落实,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回顾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历程,“制度”始终是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党中央总结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成就得出的宝贵经验和重要结论。

 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

  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增强以改革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自觉性,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继续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揭示了“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优越性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验证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指标。其中,国家治理体系体现的是国家对顶层制度的设计能力,国家治理能力体现的是对制度设计的执行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集中总结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成果,系统梳理了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既是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经验的总结与提炼,也彰显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进步。“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交相辉映、相互贯通,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自信。

 另一方面,只有不断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才能更好地把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我国的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同时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度建设”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要把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社会治理能力,必须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要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转化为治国治党治军能力,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通过作出重要制度安排、制定和颁布一系列党内法规等方式来进行。未来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通过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和治理结构来完成。

 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关键法宝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由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一中心任务确定的。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的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也很繁重。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阻力,必须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一是要筑牢根本制度,充分发挥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方向性、指导性作用,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二是要完善基本制度,继续发扬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各项制度优势,走适合中国国情的、为实践成就验证了的正路;三是要创新重要制度,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体制机制阻碍,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唯有如此,才能在风云变幻中赢得主动,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措施,必须依靠制度建设,以钉钉子精神逐一落实。纵观《决定》全文,提及“制度”的共有187处,提出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也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完善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动态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一是要做好制度设计,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紧密衔接、协同发力,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二是要通过制度创新,着力破解影响生产力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三是要完善制度监督,有效反馈执行成效,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要绘好这幅光辉图景,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吃透改革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破立并举、先立后破,以制度框架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子布局,以制度创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扬帆破浪,以制度监督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脉护航,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地抓好改革落实,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来源:党建网,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