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

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
代表性成果之二:体育心理学实训指导教程

文章发布时间:

2024-11-20

浏览次数:1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要求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中学阶段是中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身、心方面较小学阶段都发生明显、巨大的变化,这既是身体生理发育的敏感期,又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中学体育在此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帮助中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发展身体机能、增长健康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另一方面帮助中学生在体育运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体育游戏与比赛的参与等发展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勇于担当、尊重对手的良好品德和遵守规则、努力拼搏、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等。

但是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体育课上不出汗、不能掌握1-2项运动技能等,这些问题都直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痛处,也直指体育教师的“教”的问题。就在建设“体育强国”和“立德树人”的关键时期和紧要关头,增强学生体质、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和培养良好的体育品德等就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亟需解决的问题。2022421日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就是一场及时雨。2022年版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以解决体育与健康课程长期以来存在的痛点问题。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学生心理需求的被满足为基础才得以实现的,如由于身体素质差,学生做动作屡次失败,甚至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或自卑感等,从而不愿意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可通过帮助学生正确归因、设置合理的目标等让学生能够体验到通过个体努力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进而爱上体育课。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为了能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有收获,有体能增长的收获,有技能提升的收获,有健康知识增量的收获,其实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有不断超越自我、挑战竞争、团结协作的心理上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本书共有十四个主题,包括运动动机、运动兴趣、女生体育心理、自信、自尊、恐惧心理、运动归因、目标设置、运动焦虑、不合理思维、攻击性行为、运动性心理疲劳、气质类型以及课堂问题行为等。本书的编写遵循可读易懂、针对实用的原则,每个主题设计了课堂小烦恼、心理小秘密、实用小妙招、心理小课堂、榜样力量或推荐观影以及名人名言等六个板块,帮助体育教师能够全面地认识体育教学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同时还附有十九个体育教学中常见心理量表,便于体育教师能够具体、量化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能帮助正确分析其致因,学会简便、易行、可操作的解决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动机,帮助学生克服体育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在体育学习中的内生动力,使其在体育学习中有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