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文章发布时间:
2016-06-02 5月27日,从滨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我校23项成果荣获市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专利奖3项,自然科学奖9项,科技进步奖11项。
其中,李长海教授等的“从工业高含盐苯胺废水中去除苯胺的方法”获专利一等奖,化学工程系杨仲年教授等的“一种SD-3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建筑工程系尚文涛讲师等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梅花桩”分获专利二等奖。
数学系张全信教授等的“时间尺度上具阻尼项的动力方程振动性理论研究”荣获自然科学一等奖,化学工程系董晨初副教授等的“高功率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结构设计及储锂性能研究”、航空工程学院冯伟伟副教授等的“水面溢油污染的全偏振态检测方法研究”、分析测试中心谢文军副教授等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主要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分布特征及生物修复原理研究”、航空工程学院王彩凤讲师等的“ZnS/PS复合体系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分获自然科学二等奖,发展规划处张士国教授等的“燃油氧化脱硫机理及加氢精制过程中二次硫化物生成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数学系邱芳教授等的“时滞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应用研究”、资源环境系刘学文副教授等的“新型除砷复合高性能树脂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化学工程系王彩红副教授等的“掺杂SnO2微/纳空心球气敏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分获自然科学三等奖。
资源环境系刘学文副教授等的“陶瓷基动态膜过滤装置研发及在造纸黑液处理中的应用技术”、分析测试中心谢文军副教授等的“土壤中养分、有机质、污染物间的互作研究与应用”分获科技进步一等奖,李长海教授等的“萘磺酸废水资源化中试技术”、飞行学院胡波教授等的“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的RFID技术开发与设计”、生命科学系吴涛副教授等的“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强化技术研究”、资源环境系于祥讲师等的“基于“3S”技术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绿色空间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建筑工程系尚文涛讲师等的“有机污染水的新型修复材料及装置研究”分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化学工程系党艳秋高级实验师等的“新型有机锡配合物晶体的合成及药用性质测定”、化学工程系贾冬梅副教授等的“有机膦农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资源环境系李甲亮副教授等的“利用城市有机固体废物制生物肥料研究”、资源环境系梅增霞副教授等的“花绒寄甲生物防治白蜡云斑白条天牛技术与示范”分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本次奖励大会共表彰了专利奖70项、自然科学奖18项、科技进步奖122项。我校是获奖数最多的单位,获奖总数和高层次奖项总数均为历年来最高。